特别专题
专题报道
站内搜索
“促进昆河经济走廊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总结
“促进昆河经济走廊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总结
来源:中国南南合作网
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交流中心”)和云南省商务厅联合主办,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贸开发中心(以下简称“澜湄中心”)承办的UNDP援华项目“促进昆河经济走廊建设与发展”研讨会,于2005年10月31日在昆明召开。云南省政府杨洪波副秘书长、云南省商务厅喻顶成副厅长、云南省政府研究室何宣副主任、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杨安立总经济师、财政部国际司陈欢处长、交流中心赵永利处长、红河州政府苏维凡常务副州长、云南省科技厅李胜长副厅长出席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省社科院、省财政厅、昆明市、玉溪市、红河州商务局,河口县政府领导以及来自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研究院、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的专家和学者,广东、上海、重庆等省市驻昆明办事处,商业银行和企业代表共计83人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旨在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契机,积极实施区域合作战略,创新合作方式,推动UNDP继续援助我省,促进昆河经济走廊建设与发展,推进走廊沿线省市县域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历时1天的研讨会上,各位领导和专家紧密围绕三个主题进行主题发言:
1、申请UNDP援华项目与促进昆河经济走廊建设与发展的必要性;
2、昆河经济走廊建设与发展对沿线州、市、县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带动及辐射作用;
3、创新合作方式,促进昆河经济走廊建设与发展,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
代表们的发言思路宽阔,富有远见,求真务实,有许多亮点。根据会议安排,会后商务部交流中心赵永利处长等部分参会代表赴红河州蒙自、河口进行为期3天的实地考察。代表团在河口考察期间出席了在越南老街举办的“2005年越中(老街)国际贸易交易会”,实地考察了中国河口北山片区和越南金城商贸区,听取了规划和建设情况汇报。在蒙自期间考察了红河钢铁厂、云南锡业集团和茶哆酚生物制药企业,参观了红河学院的办学条件。通过这次实地考察,代表亲身感受到走廊沿线州市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利用UNDP援华项目推动昆河经济走廊建设的信心。
这次会议达成四个共识:
一、在新的形势下促进昆河经济走廊建设是中越两国长期经济合作的重要发展战略;
二、进一步明确了昆河经济走廊建设内容;
三、申请UNDP援助项目可以加快昆河经济走廊建设与发展;
四、建设中国红河—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作为促进昆河经济走廊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是合适的。
本次研讨会安排紧凑,是一次高效务实,承前启后的会议,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加快昆河经济走廊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
(一)中越两国政府积极推动昆河经济走廊建设
2004年5月,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理潘文凯访问中国时,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了建设“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南宁—谅山—河内—海防经济走廊”和“环北部湾经济圈”(即“两廊一圈”)的设想,温家宝总理愉悦积极回应。2004年10月温家宝出席亚欧首脑会议并访问越南时,双方领导人达成共识,同意在中越两国政府经贸合作委员会框架下成立专家组,积极探讨“两廊一圈”建设的可行性,由两国政府主管部门和边境省区进行研究并提出具体实施方案。“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简称“昆河经济走廊”)作为中越两国中长期经济合作的重要战略规划,正式提上国家决策研究层面。
(二)建设昆河经济走廊是云南省“十一五”规划战略布局的重点开发区域
云南省政府高度重视昆河经济走廊的建设,把它作为发挥通道功能,推进贸易与投资,促进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与发展的重要举措。云南省在制定《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基本思路》,以及编制《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都把建设昆河经济走廊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点之一。昆河经济走廊是云南“十一五”空间开发战略布局的重点开发区域,是科学制定和认真组织实施云南省“十一五”规划,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点,也是实现云南“十一五”扩大开放和“走出去”战略目标的重点。
(三)昆河经济走廊建设沿线州市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昆河经济走廊云南区域涉及昆明、玉溪、红河、文山4个州、市,共44个县区,总面积为10.1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5.6%;2004年末,区域总人口1405.7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3%;地区生产总值1644.2亿,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55.5%;地方财政收入145.2亿元,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55%;2004年区域完成进出口总值12.05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61.4%。因此,加快昆河经济走廊建设,可以拉动我省GDP的快速增长,在近期内实现全省进出口总值翻番的长远目标。
1、昆明市是全省经济中心,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中心枢纽。2004年昆明市完成进出口总值6.06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32%。近10年来,昆明与越南之间的贸易保持着快速、稳定的发展。1996年至2004年,双方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了8.1 倍,年均增长率为26.12%。2004年,昆明对越南实现进出口贸易达1.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2.2%,越南已经成为昆明市与东盟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
2、红河州是云南省最大的有色金属加工和生物资源开发基地。2004年红河州完成进出口总值4.59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23%。现已形成了有色、烟草、化工、电力、能源、生物资源开发等产业群。现有60万吨有色金属、100万吨钢铁、250万吨化肥化工的生产能力。与云南省邻近的越南北方省份也形成如太原钢铁公司、越南磷矿公司、老街矿产公司等较强的加工能力。优势的资源和雄厚的加工能力有效互补,可实现中越经贸双赢和促进双方的快速发展。
3、玉溪市拥有产业规模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红塔集团,是我国最大的烟草产业基地。2004年完成进出口总值1.12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6%,拥有农产品出口加工和五金制造工业基地。重点发展“两烟”及配套工业、钢铁、磷化工、五金制造、旅游、高效创汇农业和无公害食品加工业。
4、文山州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开发产业基地和面向越南开放的又一重要通道。重点发展对越贸易、“三七”系列产品、无公害食品加工、特种经济作物等生物资源开发产业。
将以上4州市纳入“昆河经济走廊”建设范围,必将能充分发挥这一区域经济较为发达、区位优势明显、投资环境优越、开放程度较高的优势,率先建成中国和云南省面向东南亚开放型国际经济走廊。2004年,云南与越南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达3.39亿美元,同比增长54.1%。尤其是昆明、玉溪、红河、文山与越南贸易增长势头强劲,经济技术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形成了北起中国昆明,南至越南河内,上下游衔接,产业链较为完整的产业分工格局,以产业为支撑的经济走廊格局已形成。
(四)交通等基础设施投入为昆河经济走廊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昆河经济走廊云南段经济基础较好,既有优先建设的条件,又有越方的积极性。一是同步建设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广宁高速公路,其中云南境内段400公里,昆明至石林段已经建成通车,石林至蒙自,蒙自至河口已开工建设,2007年全线贯通;二是连接中越边境的红河公路大桥计划近期开工建设;三是加快建设“泛亚铁路”东线玉溪—蒙自准轨铁路;四是做好红河航道前期工作,争取河口以下实现通航;五是加快昆明新国际机场和文山、红河机场建设;六是建立中越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七是双方正在抓紧推进的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沿交通干线集聚生产力,并促进生产要素和产品跨国便捷流动,抓紧建设昆河经济走廊大通道的进程越来越快,加快建设昆河经济走廊时机已经成熟。
二、建设昆河经济走廊的总体构想
按照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规划的基本思路,昆河经济走廊主要依托正在建设的中国红河—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沿昆明—河口—河内—海防(胡志明市)高等级公路和铁路,发展与越南,面向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同时提请越南协同建设、改造老街—海防的公路和铁路,协调国际铁路、公路运输,发挥国际通道作用。抓紧蒙自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加快发展红河(个开蒙)城市群,形成蒙开个城市群落;抓好面向越南,辐射东盟的日用工业品、农资产品、机电产品等的批发市场建设;开发国内资源,进口及合作开发越南的资源。
重点布局现代农业、烟草及配套产业、能源、建材业、有色金属加工业、林纸业、磷化工业、食品加工业;发展喀斯特地貌旅游,形成连接滇中、滇东南旅游线与越南下龙湾旅游胜地的旅游黄金线路,把昆河经济走廊建成重要的开放型经济带,带动沿线玉溪、红河、文山的加快发展,今后逐步延伸至柬埔寨的金边,并与曼谷相连。
三、中国红河—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
(一)启动阶段。以中国河口国际口岸2.85平方公里北山片区与越南2.5平方公里的金城商贸区共建“中越红河商贸区”,商贸区面积共计5.35平方公里,由红河公路大桥连接。该区域内设商贸交易中心,边民互市市场,进出口验货场,物流配送中心,保税仓库,进出口加工区等六大功能区。区域内实行“两国一区,封闭运作,境内关外、自由贸易”的管理模式。实行自由贸易区的有关政策,在商贸区内实行双方持有效证件出入,车辆与货物相互流动,货币自由兑换等便利化和投资鼓励、税收优惠等措施。
(二)第二阶段。以中国河口国际口岸北山片区和红河工业园区,越南老街口岸经济区、腾龙工业区、贵沙矿区共建中国红河—云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双方合计规划面积为129.85平方公里。该区域充分利用红河州和越南老街省产业发展存在的层次梯度和互补性的有利条件,选择双方的优势产业互补合作。着重在能源合作、矿产资源合作、技术资源合作、农林产品的加工合作、加工贸易合作,实现贸易和产业的对接,共同发展,实现双赢。中越双方实行“统一规划、统筹协调、分工合作, 互惠互利”的运作模式。
(三)延伸阶段。中方以昆河经济走廊云南段的昆明、红河、玉溪、文山4个州市的城市经济和工业园区及物流网络为支撑;越方以昆河经济走廊越南段的河内、海防、广宁等省市的贸易和主业产业及港路物流网络为支撑,依托昆河经济走廊建设促进中国红河—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全面发展。
四、会议形成四个方面的共识
(一)在新的形势下促进昆河经济走廊建设是中越两国中长期经济合作的重要战略。
——昆河经济走廊建设是我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实施载体,直接关系到云南与越南该区域内经济快速增长,建设好昆河经济走廊可以极大地吸引中国和东盟各国经济主体的广泛参与,加快这一地区的发展进程,增大这一地区的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总量,尽早地实现这一地区的现代化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昆河经济走廊作为“两廊一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滇越双方深化合作的重要纽带,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和良好的发展条件。中越合作建设昆河经济走廊是我省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发展的良好机遇。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方针。昆河经济走廊建设,符合中央的外交方针,符合中越双方利益和深化双边经济合作关系的长期发展要求,符合次区域经济合作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趋势,对云南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深化滇越经贸合作和参与“10+1”,GMS合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进一步明确了昆河经济走廊建设内容
——昆河经济走廊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贸易合作,产业合作、金融合作、社会事业合作等为重点,不断加快泛亚铁路东线、昆河高速公路、红河国际航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共同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努力为昆河经济走廊建设创造条件。同时,以工业园区发展、口岸建设、特色产业群培育、沿线县域经济发展为平台和支点,不断加强与越北地区的经济合作,努力推动经济带发展。
——加快建设蒙开个(蒙自、开远、个旧)城市群,蒙开个城市群是昆河经济走廊上重要的节点城市,建成面向东南亚的开放型现代化城市,沟通云南与越南、中国西南、西北地区与越南市场的商贸枢纽;提升边境口岸的综合能力,加大投入配套完善河口口岸的基础设施,为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及交流提供完备的生活、通关、金融、仓储、通讯和加工、运输服务设施。
——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大力发展边民互市、加工贸易、过境贸易、转口贸易和服务贸易,促进双边贸易的多元化;改善软环境,鼓励云南、重庆、四川、贵州和西部省区企业,以滇越通道作为面向越南和东南亚其他国家市场的出口通道和桥梁。
(三)申请UNDP援助项目可以加快昆河经济走廊建设与发展
——UNDP是联合国系统成立负责对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无偿技术援助的专门机构。与其他国际援助机构不同,UNDP是一个综合性的援助机构,其援助项目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面,其中包括扶贫、环保、政府部门能力建设、投资贸易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等。近年来,UNDP致力于通过各种形式的援助项目,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有关国家实现“千年发展目标”。
——选择以昆河经济走廊建设与发展作为UNDP援华二期项目的内容,理由有:1、越南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同时越南是一个非常积极并愿意与我们合作的国家;2、在走廊沿线中,昆明、玉溪、红河、文山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聚集型的产业群,推动走廊建设具有比较优势;3、在中越边境上开展合作条件是成熟和可行的,可分步骤推动昆河经济走廊建设;4、跨境经济合作区是一种世界性创新的双边合作方式,UNDP推动可以充分发挥其协调能力和影响力,引起国际、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5、可以广泛利用世界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我们的制度创新服务。因此,云南省政府希望UNDP和交流中心一如既往地给予关心、支持,共同推动“昆河经济走廊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四)建设中国红河—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作为促进昆河经济走廊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中国河口与越南老街一河相隔,有二座已建和一座将建设的大桥相连,长期以来两国人民通过民间交往已经形成了天然的纽带,边境贸易、边民互市以及人员频繁往来为经济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双方城市建设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两国一城”的形状。
——河口是云南省对越南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桥头堡和主要通道。2004年河口口岸货物出入境总量182.7万吨,货物进出口总值3.88亿美元(同比增长75. 39%),人员出入境254万人次,交通工具出境11.5万辆。预计到2010年,河口口岸货运量可达到500万吨,外贸进出口额可达到7亿美元,出入境人员可达到500万人次。
——以中国红河—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作为昆河经济走廊的切入点。通过“两国一区、封闭运作、境内关外、自由贸易”模式的运作,大幅度提升滇越贸易自由度,以优惠的贸易政策和发展环境,吸引投资,聚集经济资源,壮大经济实力,尽快建成昆河经济走廊上重要的国际口岸和前沿增长极。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切实做好研讨会的总结工作,特别是在会议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经济走廊沿线各方需求,紧密围绕云南省在制定的《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基本思路》,以及编制《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讲求实效,力求发展,做好UNDP二期新项目立项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认真总结第一期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根据昆河经济走廊的最新发展态势,确定项目目标,贴近沿线州市经济发展实际需求,更为合理地设计项目活动,在交流中心指导下编制《项目立项申请报告》,争取在今年12月中旬分别报商务部、云南省政府以及交流中心审批。
(三)根据项目立项程序,UNDP将组织专家组来云南省进行实地调研,收集资料。我厅积极与交流中心进行沟通,促进专家组明年1月赴云南考察,力争3月份完成《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工作,确保明年6月前正式签署项目文件,8月初开始执行新项目。